水中浊度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浊度对于供水以及污水处理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质指标,降低浊度能够有效降低水中的大肠菌、病毒、隐孢子虫、细菌等。那么一般检测水中浊度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呢?
一、透射法
透射法就是利用入射光经过折射穿过物体后的出射现象。在水样检测中,水中悬浮物质越多,透射光强度就越低。透射法测量的浊度值是通过测量透射光强度而获取。根据朗伯—比尔定律,透射光强度随浊度的变化遵从式(1):IT=I0e-εTL 。其中:IT为透射光强,I0为入射光强,ε为由悬浮微粒的形状、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所决定的常数,T为浊度,L为透射光程。
当光—电转换满足线性条件时,IT对应的电信号如式(2):ST=AI0e-εTL 。其中A为电路参数决定的常数。而公式(2)显示,光电转换结果跟浊度呈对数关系。
二、散射法
物质中存在的小均匀团块使进入物质的光偏离入射方向而向四周散开,此类现象叫做光的散射。而散射法测量浊度法是通过测量散射光强获取浊度值。
当水样中悬浮颗粒直径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散射光强度服从瑞利(Rayleigh)定律:IS=BNI0 (3)
其中:IS代表散射光强度,B代表与入射光波长、微粒和水的折射率、散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等有关的比例系数,N代表单位体积水中的微粒数,I0代表入射光强度。
当水中颗粒的直径与入射光波长相当时,散射光强度服从米氏(Mie)定理,与入射光的强度、微粒子的截光而积和粒子的个数浓度成正比,如公式(4):Is=KMσNI0 (4)。其中,KM代表米氏系数,σ代表微粒截光面积,N代表单位体积微粒子个数。
在水质检测中,水样颗粒粒度大多在0.1μm~20μm之间,散射光强度服从瑞利定律和米氏定律。当水样中微粒均匀分布,微粒的总数N跟浊度成正比,即Is与浊度成正比。
以上就是水中浊度检测的不同方法。但是不一样的测定方法或采用的标准物不一样,最后测得的浊度测定值不一定相同。而且浊度的高低一般不能直接代表水质的污染程度,只是浊度增高,说明水质变坏。